|
|
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接受首笔社会爱心人士捐赠发布时间:2019年06月13日 10:07 文章来源:教育发展基金会 浏览次数:66
6月12日上午,一场特殊又充满深情的捐赠仪式在办公楼十楼接待室举行。79岁的烟台市民孙女士在确定将自己的遗体捐赠滨医后,又将两万元积蓄捐给学校教育发展基金会。据了解,这也是我校教育发展基金会今年4月成立以来,接受的第一笔社会爱心人士的捐赠。“三年前,我丈夫的遗体就献给了滨医。在我心里,早已把自己当作滨医一份子了”,孙女士说。 捐赠仪式上,校党委副书记李文喜为孙女士颁发了捐赠证书。他代表学校对夫妇俩的大爱义举表达了深深的钦佩与感谢。“滨医作为一所医学高等院校,一直秉承仁心妙术校训,向师生和社会传播关爱生命、无私奉献的理念。最早发起成立全国大学生器官捐献志愿服务组织‘承光心汇’,助推我国器官捐献与移植事业健康发展。在校园里,以王沪祥为代表的一批师者典范更是以高尚的举动,让学生们触摸着自己的骨骼迈入医学殿堂,”李文喜对孙女士说,“你们今天所做的一切,同样激励着滨医人不断努力奋斗,培养出更多敢担当、有情怀、乐奉献的优秀学子。”他还详细询问了孙女士的生活情况,希望她能常到滨医来看看,常到学子中间来讲讲他们的故事。 颁发捐赠证书 孙女士和丈夫都是军人出身。退休前,她曾在某部队医院从事医务工作,缘于这种职业精神,她对器官捐献事业有着特殊的情感。早在1996年,她就致信烟台市卫生部门咨询器官捐献事宜。2003年《山东省遗体捐献条例》颁布后,夫妇俩第一个到烟台市红十字会填写了遗体捐献登记表,证书编号分别为烟0001、烟0002,夫妇互为执行人。2016年丈夫因病去世,遗体领受单位为滨州医学院,用于医学研究事业。从此,孙女士对学校有了一份难舍的牵挂。 “来过好几回,每次要么带一束花,要么带我俩的合影相册。在解剖楼前留个影,或者到仁心湖边坐一坐”,孙女士说,“我们捐遗体这件事,其实是很自然的想法。在岗位的时候,也没做过什么大贡献,可是国家却把我们的生活安排得好好的。每月都拿着四、五千元的退休金还有医保,够吃够喝看病报销。我们能给社会做点事、给孩子们做点服务,身后还能相伴一起,何乐不为?!”在她的带动下,曾经共事的朋友也签下了遗体捐献协议。 “年纪大了,想做的事就抓紧做,虽然身体有些病,但我的206块骨头都没有伤过,我的角膜也可用,将来怎么方便学生用,就怎么用!”在捐赠仪式上,孙女士寄语滨医学子,“再伟大的医生也是从看遗体开始的,医学院的孩子更要早早树立一种开阔的生死观。” 记者从资产管理处了解到,近年来,我校已对接全省十余个地市级红十字会接收遗体捐献,接收量呈逐年较快增长趋势。去年学校接收45具遗体,今年截至目前已接收26具,全部投入医学解剖研究。数据的变化,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观念的巨大转变。 学校财务处、资产管理处和校教育发展基金会有关负责同志参加捐赠式。
上一篇:下一篇: 【关闭】 |
|